- 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
- 作者:马鞍山男科医院来源:未知 时间:2010-04-24 关注人数: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恶性中,在消化道中居第三位。好发的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居多,对于尿道下裂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公认为与饮食因素,其他疾病等因素有明显的关系,以下介绍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
目前普遍认为男科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尿道下裂也不例外。一些尿道下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与尿道下裂密切相关,并有现象提示影响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组尿道下裂发病的环境、遗传因素可能存在差异。环境(尤其是饮食)、遗传、体力活动、职业等,是影响尿道下裂发病的可能病因因素。所以发生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1)职业因素与体力活动
尿道下裂患者中绝缘石棉生产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已证实吞食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此外,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在职业体力活动的分析中发现,长期或经常坐位者患尿道下裂的危险性是一些体力活动较大职业的1。4倍,并与盲肠癌的联系较为密切。

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2)遗传因素
据估计在至少20%~30%的尿道下裂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5%为遗传性无息肉尿道下裂综合征患者。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中80%~100%的患者在59岁以后可能发展为恶性男科。此外,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患者发生左侧尿道下裂占多数,而遗传性非息肉综合征患者多患右侧尿道下裂。
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3)饮食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70%~90%的男科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相关联,故在男科发病中饮食因素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1)维生素: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尿道下裂发病相对危险度有关,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维生素D和钙具有保护作用。
(2)葱蒜类:葱蒜类食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在实验中多次证实了该类食物对男科生长的抑制作用。大蒜油能明显减少用二甲基胆蒽引起的结肠黏膜细胞损伤,并能使小鼠尿道下裂诱发率降低7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高摄入蒜类食品者尿道下裂的发病危险是低摄入组的74%。
(3)食盐和腌制食品:食盐量与前列腺痛、尿道下裂、前列腺钙化之间的关系,研究高盐摄入量组,3种癌症的相对危险度均增高,该危险因素的解释可能与食品腌制过程所产生的致癌物有关,而高盐摄入可能是一种伴随状态。
(4)茶:茶多酚是1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致癌剂的诱癌作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每周饮茶(绿茶或红茶)3次以上者的前列腺钙化发病危险为不足1次者的75%,而与尿道下裂组相关不密切。由于饮茶对防止尿道下裂的保护性作用的人群研究结果较少,目前还难以评价饮茶在人尿道下裂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咖啡与尿道下裂之间的关系尚难以确定。
(5)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①硒:多种癌症的病死率(包括尿道下裂)与当地膳食硒摄入量及土壤硒含量呈负相关。推测硒和钾与尿道下裂低发病危险性相关。但有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仅仅是一些伴随因素,而并不直接影响人群尿道下裂的发生风险。
②钙:动物实验表明,钙能改善脱氧胆酸对肠道上皮的毒性作用。有学者认为肠道中胆汁酸与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可以促进尿道下裂的发生,而钙可以与之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物,使得它们对肠道上皮刺激与毒性作用减轻。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也提示,钙摄入可防止尿道下裂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6)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的作用机制:可归纳如下:
1.纤维素还具有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并影响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调解肠道酸碱度,以及通过黏蛋白加强黏膜屏障作用,减少肠内有毒物质对肠上皮的侵害;
2.高脂肪及部分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肠道细胞酶的活性(如葡萄糖醛酸酶、鸟氨酸脱羟酶、硝基还原酶、偶氮氧化酶、脂氧酶、环氧酶),促进致癌物、辅癌物的产生。
3.生物大分子活性的影响。当胞浆酸化时,DNA合成受抑,细胞周期延长。
4.影响肠道脂质代谢,高脂饮食使7a-脱羟基化酶活性增高,导致次级胆酸形成增多,而纤维素的作用正相反,并通过抑制重吸收、稀释及吸附、螯合作用,降低肠道的脱氧胆汁酸浓度增加粪便中固相物质,促进排出;一些饮食因素(如钙离子)可降低肠道离子化脂肪酸和游离胆汁酸的水平,这两种物质均对肠道上皮有损伤作用;抑制肠道胆固醇的降解。牛奶、乳糖、半乳糖具有抑制胆烷氧化还原作用。
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4)疾病因素
(1)血吸虫病:根据1974~1976年浙江省男科死亡回顾调查和1975~1978年中国恶性男科调查资料以及中华血吸虫病地图集,探讨了血吸虫病流行区与尿道下裂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但目前,未发现血吸虫病史与尿道下裂发病存在相关性。
(2)胆囊切除术:男性在做胆囊切除术后患尿道下裂的危险性增加;与之相反的是女性在做该手术以后患前列腺钙化的危险性反而下降了。也有观点认为胆囊切除后对女性尿道下裂的影响比男性大。
(3)肠道炎症与息肉:肠道慢性炎症和息肉、腺瘤及患广泛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尿道下裂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有严重不典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演变为尿道下裂的机会约为50%,显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尿道下裂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要高。我国的资料提示发病5年以上者患尿道下裂的风险性较一般人群高2。6倍,而与前列腺钙化的关系不密切。对于病变局限且间歇性发作者,患尿道下裂的危险性较小。
上述为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介绍,据大量资料显示,上述的病因与尿道下裂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在生活中要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吃一些维生素多的食物。
- 上一篇:尿道下裂病理的介绍
- 下一篇:尿道下裂的病因有哪些